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茭白的相关信息

    信息发布者:姚德志
    2017-10-28 22:08:01   转载

    茭白,又名高瓜、菰笋、菰手、茭笋,高笋。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。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(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),双季茭白(两熟茭)产量较高,品质也好。古人称茭白为“菰”。在唐代以前,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,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,是“六谷”(稌、黍、稷、粱、麦、菰)之一。后来人们发现,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,且植株毫无病象,茎部不断膨大,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,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。这样,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,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。可入药。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,只有中国和越南。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(三好即 茭白、春芽、野鸭蛋),自古流传至今。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,适合淡水里生长。

    中文学名

    茭白

    拉丁学名

    Zizania latifolia (Griseb.) Stapf

    别称

    茭瓜、茭笋、菰手、雕胡、高瓜、菰瓜、高笋、篙芭、水笋

    植物界

    被子植物门

    形态特征

    株高1.6~2米。根为须根,在分蘖节和匍匐茎的各节上环生,长20-70cm,粗2-3mm,主要分布在地下30cm土层中,根数多。

    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。具根状茎,地上茎可产生23次分蘖。形成蘖枝丛,秆直立,粗壮,基部有不定根,主茎和分蘖枝进入生殖生长后,基部如有茭白黑粉菌寄生,则不能正常生长,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肉质茎。叶片扁平,长披针形,长30100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芒状渐尖,基部微收或渐窄,一般上面和边缘粗糙,下面光滑,中脉在背面凸起。叶鞘长而肥厚,互相抱合形成“假茎”。花果期秋冬,圆锥花序大,长3060厘米,多分枝,上升或展开。颖果圆柱形。常作蔬菜栽培。菰秆部未经真菌寄生的植株称野茭白,又称雄茭白、茭儿菜。在上海地区有野生。[1]

     共7张

    茭白

    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,地上茎呈短缩状,部分埋入土里,有多节。节上发生多数分蘖,形成株丛。主茎和分蘖进入生殖生长后,短缩节拔节伸长,前端数节畸形膨大,形成肥嫩的肉质茎,长25-35cm,横径3-5cm,横断面椭圆或近圆形。地下茎为匍匐茎。

    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。叶鞘长25-45cm,相互抱合,形成假茎。叶长披针形,长1.0-1.6m,宽3-4cm,草绿色。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,称“茭白眼”。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,形成假茎。叶鞘肥厚,长于节间,基部者常有横脉纹;叶舌膜质,略成三角形;叶片扁平而宽广,表面粗糙,背面较光滑,分枝多簇生。


    茭白叶

    花和种子

    雄小穗长0~15mm两侧多少压扁,常带紫色,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,脱节于小穗柄上,惟其柄较细弱;颖退化不见;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,并有5脉,厚纸质;花药6~9mm;雌小穗长15~25mm,外稃有芒长15~30mm,内稃与外稃同质,常均有3脉,为外稃所紧抱;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。颖果圆柱形,长约10mm。花期、果期秋季。


    雄茭

    指少数植株,抗病力特别强,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,不能形成茭白,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。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,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,致使品质恶劣,不能食用。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,较易识别,宜及时连根拔除,不可留根株于土中。[2]

    生长环境

    茭白属喜温性植物,生长适温10~25℃,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。平原地区种植双季茭为多,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,对水肥条件要求高,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。茭白根系发达,需水量多,适宜水源充足、灌水方便、土层深厚松软、土壤肥沃、富含有机质、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。


    茭白田间管理

   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。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,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,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,春栽在谷雨前后,秋栽在立秋前后。

    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:

    (1)萌芽期入春后3、4月开始发芽,最低温度5℃以上,以10~20℃为宜。

    (2)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,每一株可分蘖10~20个以上,适温为20~30℃。

    (3)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,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。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,适温为15~25℃,低于10℃或高于30℃,都不会孕茭。

    (4)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低于15℃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,5℃以下地上部枯死,地下都在土中越冬。

    地理分布


    茭白原产中国及东南亚,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,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。目前,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,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。茭白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,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香港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。余姚茭白算河姆渡镇最为闻名,现年产茭白5万吨,河姆渡镇万亩无公害茭白基地先后被列为宁波市二级蔬菜基地、上海蔬菜集团茭白供应基地、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。

    2001年7月河姆渡镇被农业部命名为“中国茭白之乡”。[3]

    发展历史

    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食蜗醢而菰羹”。菰食就是菰米饭,可见周朝已用茭白的种子为粮食。《周礼》中将“菰米”与“黍”、“麦”、“稻”、“菽”并列为”六谷“。古代主要采食其籽粒,作为粮食作物栽培,后来“菰”受到黑粉菌的寄生,植株便不能再抽穗开花,转而茎尖形成畸形肥大的菌瘿,古称“茭郁”。菰黑粉菌为真菌,担子菌亚门。早在西周时期,人们发现这种菌瘿细嫩可食,是一种美味的蔬菜。

    《尔雅》记载:“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。今江东啖之甜滑。”《尔雅》成书于秦汉间,可见当时除用英白种子为粮食外,已用茭白为菜。

      据南宋罗愿所著《尔雅翼》解释。“今又菰中生菌如小儿臂,尔雅谓之遽蔬者”。

      又说:“菰首者菰蒋三年以上,心中生薹如藕,至秋如小儿臂。大者谓之茭首,本草所谓菰根者也,可蒸煮,亦可生食。其或有黑缕如黑点者,名‘乌郁’。

      唐朝末期,水稻开始在我国大面积的种植,成为人们的主食。在此之后茭草就很少采籽,以致从谷物中逐渐分离,成为一种具有特殊风味、丰富营养的蔬菜,古称雕胡、茭笋。茭白从唐朝开始被人们广泛种植,而茭白的种子是我们的五谷之一,后来人们发现,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,且植株毫无病象,茎部不断膨大,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,外披绿色叶鞘,内呈三节圆柱状,色黄白或青黄,肉质肥嫩,纤维少,蛋白质含量高。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,是“江南三大名菜”之一。[3]

    文化内涵

    李白曾有“跪进雕胡饭,月光照素盘”之诗句。郭沫若是这样解释“跪进雕胡饭”的:古人席地而坐,坐取跪的形式。打盘脚坐叫‘胡坐’,是外来的坐法。客人既跪坐,故进饭的女主人也采取‘跪进’的形式(见《李白与杜甫》)。郭氏将“雕胡饭”说成吃饭的姿式却是闹了一个笑话。

    其实,所谓“雕胡”,又名菰米或茭白,其形如蒲苇,野生,多长于陂泽河边,南北方皆有生长,为“六谷”(稻、黍、稷、粱、麦、菰)之一。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菰之有米者,长安人谓之雕胡”。宋玉《风赋》云:“主人之女,为臣炊雕胡之饭,烹露葵之羹”。在唐代,雕胡饭是招待上客的食品,据说用菰米煮饭,香味扑鼻且又软又糯。唐代诗人很多都钟情于它。如杜甫的“滑忆雕胡饭,香闻锦带羹”;王维的“郧国稻苗秀,楚人菰米肥”等诗句,

    主要品类

    我国茭白品种较多,主要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两类。

    京茭三号、宁波四九茭、六月白、水珍1号、丽水高山茭等。

    应用价值

    营养价值


    茭白

    茭白主要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E、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。嫩茭白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,并能提供硫元素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较高,容易为人体所吸收。但由于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,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。

    医用茭白清湿热,解毒,催乳汁,其中的豆甾醇能清除体内活性氧,抑制酪氨酸酶活性,从而阻止黑色素生成,它还能软化皮肤表面的角质层,使皮肤润滑细腻,肉质鲜嫩。

    1.利尿止渴、解酒毒

    茭白甘寒,性滑而利,既能利尿祛水,辅助治疗四肢浮肿、小便不利等症,又能清暑解烦而止渴,夏季食用尤为适宜,可清热通便,除烦解酒,还能解除酒毒,治酒醉不醒。

    2.补虚健体

      茭白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等,能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,具有健壮机体的作用。

      3.茭白能退黄疸,对于黄疸型肝炎有益

    药用价值

    性味:味甘;性寒

      归经:肝;脾;肺经

      功能主治:解热毒;除烦渴;利二便。主烦热;消渴;二便不通;黄疸;痢疾;热淋;目赤;乳汗不下;疮疡

     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      注意:脾虚泄泻者慎服。

      唐·孟诜:“滑中,不可多食。性滑,发冷气,令人下焦寒,伤阳道。禁蜜食,发痼疾。服巴豆人不可食。”

      《本草汇言》:“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。”

     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精滑便泻者勿食。”

    附方

    ①催乳:茭白五钱至一两,通草三钱,猪脚煮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    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:烧菰蒋节,末以敷上,(《子母秘录》)

      ③用于高血压、大便秘结、心胸烦热。茭白30~60克,旱芹菜30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园林应用

    花色鲜艳,花期恰逢春夏之交花的淡季,是配置花坛、花境,点缀岩石园的好材料。也可用作切花、盆栽。

    人工栽植

    时间

   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~4月底前栽植或6~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,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。

   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,在秋季短日照孕茭,农历8月采收。

    种株

   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,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、产量和品质。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、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,常引起种性退化,导致雄茭、灰茭的出现,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。

   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:当年株形整齐,孕茭早,结茭多,茭肉肥大,茭形好看;结茭部位低,且成熟一致;无雄茭、灰茭,无壳里青、畸形茭的茭墩留种。


    茭白种苗

   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;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,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;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,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;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、杂株、灰株及壳里青、畸形茭等茭墩。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。

    栽前留10cm,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,挖出种墩,劈取健壮老茎苗,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。栽植密度宽行1m,窄行0.8m,株距0.6m,每亩栽1400墩左右。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(即原来的深度)。

    茭田

   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、水层深浅、水温控制等有关。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,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,土层浅(最好20~27cm)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。所以,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,排灌方便,通风、土层浅的水田种植。

   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,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,充分晒田,筑好田埂,确保田间能灌水15~20cm。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、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、磷肥50kg作基肥,并耙平,灌水2~3cm,达到田平、泥烂、肥足。

    灌水

   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,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。

    追肥

   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,以促苗早发,早孕茭。结合水层管理,促进前期有效分蘖,控制后期无效分蘖,促进孕茭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茭白生长期长,植株高大,需肥量也大,除施足基肥外,必须适时追肥。

    耘田除草

   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,达到中耕、松土、除草的目的,并可提高土温、加速肥料的分解。一般耘田进行2~3次,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,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。


    茭白田间管理

    清除雄茭灰茭

    雄茭和灰茭不能结茭,应随时加以去除。去除的空位,可用分蘖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补上。

    剥枯叶

    剥枯叶、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、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。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开始,根据植株生长情况,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,要求是拉清不拉伤,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。

    疏苗补苗

    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,应进行疏苗,拨除过密的小分蘖,每墩留有效分蘖15~20根左右,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,使植株分布均匀,通风透光。

      

    储藏方法

    清水浸贮

    将挑选的不嫩不老、肉质洁白、坚实粗壮,去鞘带2~3片包叶的茭白,直接或装入蒲包里,放在清水池(缸)中浸泡,注意要使茭白全部浸没水中,经常换水,保持水质清洁,该法可保持茭白新鲜无损耗,外观肉质均佳。


    茭白

    明矾水藏

    将削去外壳的经挑选的、质量好的茭白,浸在明矾水中(每50kg水加0.5~0.6kg明矾搅拌溶解),用经消毒过的井字形竹片盖上,上面压石头,使茭白压在水面以下10~15cm处。管理上要及时清除水面上的泡沫,若泡沫过多,水质变黄,应及时更换明矾水,以防茭白腐烂。还可直接用明矾粉涂抹在茭白基部,再装箱堆码。若能控制贮藏温度在1℃左右,可保鲜2~3个月。

    冷库

    将经挑选,带2~3片包叶的茭白,装箱(筐)放进冷库堆码,或将其捆成5.0~7.5kg的捆,放入网袋,摆放在冷库贮架上,保持库温0~1℃,相对湿度95%~98%,可安全贮藏2个月左右时间。

    塑料薄膜袋

    将经挑选去壳的茭白肉,装入0.04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,扎袋密封或装入0.06mm厚的打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袋,每袋装5kg左右,入冷库上架摆放,保持库温0~2℃,相对湿度95%~98%,可贮藏保鲜2个月以上时间。茭白外观、品质均佳,干耗、霉烂损失不大。

    盐封

    这是一种民间贮藏方法,具体做法是:先在盛器(缸、桶、池等)底部铺上一层食盐,约5cm厚,然后将经过挑选的、削去鞘的、带两三张壳的茭白,按次序平铺在盛器内,堆至距盛器口5~10cm,用盐密封好。这种贮藏方法在空气干燥、气候较冷的地区比较适用。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,湿度较大,封盐容易溶化,茭白也易发黄、变质腐烂,因此贮藏时要特别注意湿度的控制。

    窖藏

    选不老不嫩的晚熟茭白,带二三张壳,鞘削短,摊放在窖内菜架上,保持窖温 0~8℃,可贮2个多月。

    病虫防治

    南方抗高温茭白病虫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、锈病、飞虱、螟虫等。[5]

    茭白主要病虫害主要有4病3虫,即锈病、细菌性鞘腐病、叶枯病、纹枯病、二化螟、长绿飞虱、蓟马。无公害生产茭白应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,在“大暑”至“处署”期间,将茭株基部老、黄、病叶及无效分蘖及时剥去,改善株间透光条件,抑制病害发生。每50亩按装一盏诱虫灯,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和长绿飞虱为害。此外还应因病虫发生实际及时做好科学防治。[5]

    胡麻叶斑病

    真菌性病害:半知菌亚门,在茭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。


    茭白的胡麻叶斑病

    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,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,(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);后期:病斑边缘为褐色,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。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,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。

    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,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,造成减产。

    防治方法

    ①结合冬前割茬,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,减少菌源。

    ②加强肥水管理,冬季施腊肥,春施发苗肥,适时喷施叶面肥,特别注意补充磷肥、钾肥和锌肥,增强茭株抗病力。

    ③药剂防治:在5月前和发病初期分别用50%扑海因悬浮剂600倍液,或50%多·硫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20%三环唑500倍喷雾,隔7~10天1次,交替用药,连续防治2~3次。孕茭期慎用。 

    锈病

    真菌性病害(担子菌亚门),危害叶片和叶鞘。


    茭白的锈病

    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,小孢斑破裂后,散出锈色粉状物。病斑散生,不规则排列。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。

    防治方法

    ①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。

    ②增施磷肥、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

    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,降低水温和土温,控制发病。

    ④药剂防治:在5月份(预防)、发病初期分别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,或50%多·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67%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,隔7~10天喷一次,交替用药,连续防治2~3次。孕茭期慎用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